補過頭!才藝智育一樣競爭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096 期
作者:鄭呈皇
 
 
  受分數主義影響,不少父母表面上重視孩子興趣發展,骨子裡卻把才藝當智育成績操作。

下午三點半不到,台北市的明星國小:敦化國小校門口就聚集許多家長和老師,在嬉鬧聲中準備接送小孩到附近安親、才藝班。學校矮牆外隔一條巷子的百公尺內,就有五家標榜各式如珠心算、畫畫、科學實驗、陶土等才藝班。其中一家,門口用五顏六色畫筆寫著「美術課」,只要十六小時,小孩就能學到人體素描、水彩畫、水墨畫、色彩線條等在大學美術系裡需要一學期才學會的科目。

記者入內參觀這家全省連鎖才藝班的教室。七坪大的教室內,擺了兩排共七個課桌椅,孩子們就在不到一坪的個人空間裡上才藝課。櫃台老師表示,家長普遍都會讓孩子一星期至少補兩到三個才藝。

台灣才藝補習有多興盛?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補習班家數從民國八十八年的三千五百家增加到今年的一萬四千九百六十六家,成長三.二七倍;其中,才藝補習班從民國八十八年的八百六十八家成長一.七九倍,來到今年的二千四百三十家,尤其集中在台北與高雄等都會區。

才藝班興盛,大環境因素來自於過去十四年來教改鼓勵多元智能、加上考試制度從過去單一聯考改為「多元入學」,只要學生才藝優秀,縱使智育成績不佳,也都能成為入學加分的條件。

多元智能原是一件美事,民國七十二年,美國哈佛大學認知教育學教授霍爾.迦納(Howard Gardner)首度提出「多元智慧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隨即成為全球教育理論的主流,因為其打破傳統智力決定一切、智慧天生決定的偏頗。迦納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八種智慧(編按:包括語文、邏輯數學、空間、肢體動覺、音樂、人際關係、內省和自然觀察智慧),只是程度上不同,而且這八種智慧是相輔相成,只要正確且及時的引導下,任何人都能將其中部分能力發揮很好。

 

看更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pple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